2013年1月21日 星期一
港媒:太子黨國企主導金發局經發會 「染紅」香港 中資取代華資、外資的改朝換代,正式來臨< 台灣前財長劉憶如任顧問>
梁振英自去年7月上任特首,
「染紅」香港招數一浪接一浪,
由他倡議成立的金融發展局及經濟 發展委員會,
淪為大陸太子黨及黨官接收香港金融經濟權力的政治走廊,
包括國務院前總理朱鎔 基之子的朱雲來,
以及多名直屬國務院的國企一把手,
均獲梁委任入這兩個最高層次金融經濟諮 詢組織。
不少政商界人士均形容是史無前例,
意味由中資取代華資、外資的改朝換代,
正式來臨 。
朱鎔基董建華之子獲委任
特區政府昨宣布金融發展局及經濟發展委員會成員名單,
由前特首董建華年代開始,
這類高層次諮詢組織均以華資及外資政商界領袖為主,
中資只屬陪襯;
但梁振英今次一改以往做法,
任命大 陸被視為太子黨的朱鎔基之子、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總裁朱雲來加入金發局,
全國政協副主席 董建華兒子董立新,
獲委任為經濟發展委員會成員。
一班直屬國務院的龍頭國企一把手、以及大陸官員,
亦獲梁任命成為特區政府核心智囊。
招商局集團董事長傅育寧、
華潤集團董事長宋林、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
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和廣北,
獲委任為經發會成員;
從未在港出任公職的騰訊主席馬化騰,
今次也獲梁委任加入該委員會轄下小組。
有政界人士指出,朱雲來、傅育寧、宋林均被指是代表中共在港地下黨組織,
參加去年舉行的中 共十八大會議,
他們以往十分低調,
除不涉足香港政治外,
連政府諮詢委員會也不會加入,
現時 梁找他們加入經濟發展委員會,
相信事前有中央默許,
亦反映中資想在香港金融經濟決策層次扮 演導向性角色。
中資有心介入港政經權力
另一商界人士稱,
今屆立法會選舉,
中資積極爭取立法會議席,
顯示他們有心介入香港政經權力 架構,
他相信加入金發局及經發會,
只是太子黨及中資接收權力第一步,
取代華資、外資的「改 朝換代」快將來臨。
【阿波羅新聞網2013-01-18訊】
標籤:
中國太子黨,
China's critical point,
HK
熱門文章
-
2014-04-23 14:39 http://news.ltn自由時報 〔本報訊〕日前有一對中國夫妻在香港旺角,讓小女兒隨地便溺,被香港年輕人包圍、錄影存證並報警,事情鬧得轟轟烈烈。消息傳回中國,不滿的中國網友 發起「6月1日起不去香港行動」,聲稱「我們是消費者、我們是...
-
To be able to do something as well as others is not enouth either. It does not give the leadership position without which a besiness is doom...
-
楊文嘉講得對 打擊魔鬼不要自己也變成魔鬼 但是他們的討論都忽略一個關鍵問題 台灣其實身處「後威權」體制 要處理這些政治弊案 如楊子嘉姚立明等人所討論的 並無可依傍的體制管道可以去處理 (特偵組地檢署政風機關之廉政署等等都不動監察院也是) 在西方之正常先進民主國家 ...
-
2013年3月5日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在本港有不少 基金客,宏利金融(945)旗下的宏利資產管理,昨日被證監會公開譴責兼罰款2400萬元,因宏利連續5年違規分銷旗下環球基金產品,未有跟足要求評估和 配對客戶風險,干犯嚴重內部監控缺失。這是歷來涉及金融產品銷售監...
-
黃越宏稱「12%司法官貪污」 今遭不明男子毆打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台灣司法反動派的反撲--以前直接用暗殺的 或是法庭羅織罪名 現在則是派出打手毆打批評者 跟納粹黨衛隊一模一樣 台灣司法果真是法西斯本質 罵黃「你在電視上囂張什麼?」、 「說什麼...
-
20190411 不要臉的英派蔡英文博壞賭 臨時有人參加黨內總統初選 就開始玩變更遊戲規則手法 初選期程延後 真是可悲啊
-
--根本就是藏富於海外 其實應該立法鼓勵捐獻美術館免稅 資本主義就是要累積財富與資本 台灣萬萬稅根本變相逼迫富人逃稅 先進國家為什麼那麼多富豪捐獻美術館 除了投資增值與美學蒐藏外 更重要是國家立法鼓勵類似捐獻免稅 王永慶家族海外金庫曝光海外資產是台灣3.4倍-...
-
前幾天看電視 不小心轉台 轉到一個討論投資專書的談話邀訪節目 主題是介紹某位西方投資大師的著作 大意似乎是有關投資心理學的 主持人不時會拿起該書朗誦幾句精彩的投資警句名言 令人驚訝跟噴飯的是 這位近幾年崛起的台灣投資名嘴 竟然提到了中國的黨政領導人習近平 稱讚習跟這位投資大師ㄧ樣...
-
目前看到台灣平面媒體關於該事件之報導評論 可以具體呈現出各報當前市場上之領導與落後地位 如兩小報旺旺中時跟聯合 就是落後 蘋果跟自由就顯得較為先進 而且 居然還有為郭言行遮掩之報導與評論 甚至對言論自由概念也相當錯謬 如這篇 特稿-公眾人物 別想當「范蘭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