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2009年08月18日
舉行國內及國際記者會
會中說九月初才會調整內閣
但是隔天的今天19日傳出
已經有下列政務官遞出辭呈:
行政院秘書長薛香川
國防部長陳肇敏
消防署長
在今天的行政院長記者會中
劉兆玄院長卻說目前暫不處理這些辭呈
要留待到九月初才一併處理內閣改組問題
「全面檢討內閣人事 包括我在內」
這就是「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近代中國士大夫在涉外事件中著名的
兩廣總督葉名琛被俘事件
已有辭意卻不處理
等於是看守內閣
如何有心處理如此緊急之災變?
馬劉政府積極不作為的態度
才造成如此驚人之民怨
...................................................
有網友這樣回答以下問題: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八十七學年度碩士班入學考試
﹝中國史 ‧ 申論題﹞
一、咸豐七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兩廣總督葉名琛被俘,客死印度,請就他當時為什麼抱持「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態度的原因,論近代中國士大夫在涉外事件中所持之文化心態。 ( 35分 )
我如果參加考試,答案很簡單:
所謂「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就是進入一種「假死狀態」……。
這是近代中國士大夫在涉外事件中所持之文化心態及生理對應。
「打不過」又「逃不掉」──
動物的腦子 ( 當然包括人類 ) 就會處在昏沉、恍惚……,甚至轉入昏迷狀態的「自我催眠」現象。
── 葉名琛跟四世紀淝水戰役晉政府的宰相謝安,是從一個模子澆出來的人物,唯一不同的是,葉名琛缺少謝安那種好運氣。
所以謝安在恍恍惚惚中成功,葉名琛卻在恍恍惚惚中失敗。
謝安用郊遊和下棋表示他的胸有成竹和從容不迫,葉名琛用的是扶乩拜神和睡大覺。
葉名琛被捉住後,英國把他送到印度囚禁,於明年 ( 1858 ) 逝世。
但恨他誤國的一些中國人士卻堅持說,他被英國當作一種奇異的動物,裝在木籠之中,運到各國展覽。
其實這種憤怒不見得公平,如果顢頇的官員都要接受這種待遇的話,大黑暗時代中的千千萬萬官員,包括清政府的皇帝在內,恐怕沒有幾個不具備被展覽的資格。
以上文字摘自《 中國人史綱 》 柏楊著
熱門文章
-
http://mainstreamlos.blogspot.tw/ Saturday, March 23, 2013 Silk Road: the online drug marketplace that officials seem powerless to ...
-
theguardian 歐盟擴大對俄制裁 點名多位官員 Measures against Moscow looking likely after shooting down of plane, though deep divisions remain among 28 ...
-
If Ukrain became another Afghania war to Russia , and the whole world rise against Russia . As Владимир Михайлович Филиппов stated in...
-
In a statement responding to the decision, Knox slammed prosecutors and vowed to fight on. "It was painful to receive the news that th...
-
2013-3-17 位於法國西南部城市波爾多加隆河上的「傑克.沙邦.德瑪」大橋16日正式啟用,這座橋造價1.6億歐元(約台幣62億元),也是全歐最高的垂直升降橋,支撐升降橋面的4座塔高度為77公尺 。 vertical lift bridges
-
Maybe Germany should prosecute and sentence these CIA illegal agents activities in Berlin, just like Italy did a few years ago. rt.com ...
-
bdlive:Russia ordered to pay $50bn for seizing oil company Yukos r...
-
美售台「魚叉飛彈」 中國國防部:以武拒統最終必然是死路一條
-
廣東上浦村衝突後被砸毀的汽車(圖片:法新社) 村民掀翻29輛肇事黑幫的車輛事件至今已超過一週,警方多次想拖走被掀翻車輛都被村民阻止,日前,上浦村民日夜守护现场,警民雙方出現對峙局面。(網絡圖片) 據法新社3月3日(周日)報道,廣東陸豐上浦村的村民,周日在與當局的...
-
Japan Needs More Brawling Billionaires bloomberg Olympus Corp corruptin see: http://worldwatch-worldwatch.blogspot.tw/2013/10/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