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2012年11月15日就職中共總書記談話): 「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Worldwatch: 8月 2009

2009年8月29日 星期六

逢馬必轉彎之拍馬屁的水果報社論

達賴到哪裡
本來就是一項政治議題
因為這是中國界定造成的
就跟六四標簽議題一樣


馬政府明明是逼不得已
開了5小時的國安會議
才勉強決定讓達賴來台
水果報卻可以硬柪成
這是馬的勝利?

去年馬在記者會明白表示
達賴來台 此時不宜
隔天水果報就發一篇社論
表示說既然選他當國家元首
應該要信任他
他會斟酌全國利益
即使當時國內朝野罵翻天
國際媒體也是認定馬在拍北京馬屁

如今
馬逼於民調僅剩20%的頹勢
不得已同意
民進黨南部七縣市首長
提出的邀請達賴來台祈福的怪招
迅速同意
可以說是
力求挽回過度親中以及救災不利政府無能的形象

水果報確實是
遇到馬就會自動轉彎
看看以下社論便知道

連司馬文武的評論也在那邊
拼命迴護馬

其實
老實講
達賴實在是位不夠格的政治領袖
後來發生314的藏民暴動
是在去年2008北京奧運前
接著
可說是中國政府有史以來
首次對於所謂之分裂勢力讓步
放出談判風聲
七月份真的進行中藏雙方談判
可是結果呢
什麼也要不到
藏民待遇毫無改善

至於
代表台灣政府通訊社的中央社
以及部分台灣媒體
將外國媒體報導馬批准賴來台的新聞
自動加油添醋扭曲事實
已經是前科累累的偽造文書慣犯了
當然這也是台灣民眾熟悉的
報紙要倒著看的吸收資訊竅門

看以下這篇
便知道了:
台灣媒體比北京還北京(江雅綺)

......................................................................
蘋論:達賴事件馬是贏家
2009年08月29日蘋果日報


達賴喇嘛即將來台參加祈福法會。中國和藍營齊聲砲轟民進黨。這件事的輸家是中國,贏家若是馬,則輸家還要加上民進黨;贏家若是民進黨,馬也將是贏家。

中國強烈反對達賴來台,若達賴為避免為難台灣而主動不來,或馬不讓達賴來,中國並非贏家,因為全世界都會認為中國蠻橫無理,更別提這分明是對台灣「干涉內政」了。台灣民眾對中國的反感也會激增。如果馬迫於中國壓力,拒絕達賴來台,馬將失去人民的尊重與信賴。這三樣後果都大不利於中國的國家利益。
扳回民心良機

馬決心不顧中國反對同意達賴來台,是聰明的。情境一,達賴主動不來,馬仍然得到台灣民眾的支持,因為馬並未退縮。情境二,達賴來,馬不理會中國的反彈,馬的骨氣和勇敢,更會獲得民眾的肯定,一掃過去逢中必軟的懦弱印象,也讓這次救災初期的反應遲鈍的無能罪名,獲得平反。情境三,中國作態反對,面子上交代了,就不為已甚,對馬也是加分。所以只要馬不收回成命,怎麼樣都贏。這個結果將使民進黨弄巧成拙。馬打蛇隨棍上同意達賴來台,反而是馬扳回民心的良機,也證明了馬台灣優先的承諾是真實的。馬的收穫,也將提升民眾對國民黨的好感,對年底的選舉有利。所以,只要馬不收回成命,無論如何馬都是贏家。
其實中國對達賴並非鐵板一塊,是有彈性的。許多國家不顧中國的強烈抗議,公然邀請達賴和熱比婭,中國罵完也就沒事,生意照做,朋友照交。當然各國也不能太讓中國難堪,必須在什麼地方妥協讓步,顧到中國面子,作為交換。政府這次一再強調達賴只能做宗教活動,不得參與政治活動就是說給中國下台的。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國台辦在抗議時只譴責民進黨,隻字不提馬英九和國民黨,就已露出留下後步的端倪。
幾乎所有的國家領導人,無論民主或威權獨裁,在遇到國際和國內利益衝突時,都須優先照顧國內需要,否則很快就被取代。馬在衡量達賴事件時,面臨困難抉擇,他選擇服從內部因素,是很正確的,也讓民進黨出乎意料而搬磚砸腳。這非常有助於馬挽回救災而劇跌的民意滿意度。

............................................
司馬觀點:馬英九這次做對了(江春男)
2009年08月28日蘋果日報



達賴訪台一波三折,最後由馬英九拍板,允許他來台舉行法會為災民祈福,這一個正確的決定,有助於提升馬英九的民調聲望。這個決定可能會讓國台辦跳腳,但假如馬英九拒絕達賴來台,馬政府的處境必定雪上加霜。權衡利害,還是開大門走大路,以平常心處理此事,讓達賴完成訪台心願,對馬英九的傷害最小。
西方國家照發簽證

許多藍營人士認為達賴來台是故意找馬政府的麻煩,許多綠營人士也有相同的想法,就是要給馬英九出難題。要看能否挺得住北京的壓力?如連這點壓力都挺不住,他的「軟腳蝦」形象更深入民心,以後的日子怎麼過呢?
在中共的全面圍堵之下,達賴仍然全球走透透,德國和法國曾為此與北京搞得不愉快,但這類事件層出不窮,西方國家摸清中共底牌,形成一套遊戲規則,北京照樣抗議,西方國家照樣發簽證。北京每次都以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為藉口,像念經一樣喃喃自語,信者恆信,不信者永遠不當回事。事實上,北京對達賴問題的態度已有微妙改變。
中共曾以最惡毒的字眼形容達賴,但達賴罵不還口,打不還手,一貫主張反暴力,去年多次公開支持北京奧運。跟新疆的東土耳其斯坦運動比起來,達賴實在太溫和理性了。北京的宣傳機器無法收回以前講過的話,對達賴的「竄訪」罵歸罵,其實只是行禮如儀,並沒有看得太嚴重。
中國如何處理西藏和新疆的問題,是中國與西方關係的重要環節,馬英九如何處理達賴問題,與台灣如何界定兩岸關係有關。也與台灣如何維護民主價值和人權自由有關。在婉拒外援之後,馬英九這次總算做對了。

.........................................................

台灣媒體比北京還北京(江雅綺)
2009年08月29日蘋果日報


筆者日前收到友人寄來台灣中央社與部分媒體有關達賴訪台的國際新聞訊息,其中提到「總統馬英九同意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訪問台灣,為風災災民祈福,包括英國廣播公司等英國媒體顯著報導,指出達賴訪台可能觸怒中國政府,對兩岸關係造成影響。」因為這種直接下結論的語氣與立場,與筆者所見英國媒體報導側重客觀事實不同,於是便立刻回頭去查新聞原文,結果讓人驚訝。

中央社報導說:「《衛報》(The Guardian)發自北京的報導說,達賴喇嘛訪台可能傷害已改善但仍需要細心呵護的兩岸關係。」。事實上,該篇由《衛報》北京記者發出的報導,標題直譯為「中國譴責達賴訪台之提議」,是引述中國官方媒體代表新華社的說法,認為達賴訪台可能對目前進展中的兩岸關係造成傷害。但中央社新聞卻忽略了這是引述新華社的說法而非《衛報》自己的觀點。
翻譯新聞加料詮釋

中央社新聞又說:「《泰晤士報》(The Times)也報導,馬英九總統親口證實同意達賴喇嘛訪問台灣,為災民祈福,最快下周成行,但達賴喇嘛訪台可能傷害台灣與中國脆弱的關係。」事實上,《泰晤士報》相關報導的標題為「台灣同意達賴訪台」,報導中只提到「北京對此相當關切」,並引述總統府發言人的說法,說明「同意達賴訪台是基於人道與宗教考量,政府不認為會影響兩岸關係」。全篇找不到一句《泰》報記者指出「達賴訪台可能傷害台灣與中國脆弱的關係」。接下來該文說:「《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發自北京的報導引述專家分析指出,馬政府救災緩慢遭到民眾批評,民進黨此時提議邀請達賴喇嘛,很明顯背後有政治動機,目的是要讓馬英九難堪,如果回絕達賴喇嘛訪問的邀請,可能使馬英九面臨另一個政治衝擊。」
事實上,《每日電訊報》僅是引述某位學者的陳述,但更值得注意的是 BBC(英國廣播公司)中文網的報導,引述國台辦發言人譴責達賴訪台的說辭,特別提到國台辦發言人僅提及「正當大陸各界紛紛對台灣救災伸出援手時,民進黨卻想藉此破壞兩岸關係」,但「發言人沒有對馬英九總統批准發給達賴喇嘛赴台簽證作任何評論」。
台灣媒體常習於在客觀事實外加油添醋,大家見怪不怪,究竟是報導事實還是表明立場,界線常常不明。但筆者從國外新聞的報導,很明顯可看出政府希望降低達賴訪台的政治性、而強調撫慰災民的人道考量。而國際媒體在處理上,也引述台灣政府的說法和新華社官方的說法做為平衡,所謂「可能傷害兩岸關係」均是中國官方說法的陳述,不等同是由該媒體「指出」。
達賴訪台是國際大事,既是來為台灣災民祈福,政府也准予簽證,便是台灣歡迎的重要客人,希望部分台灣媒體在翻譯外國新聞的時候,別加料詮釋,不然只會弄巧成拙,沒事變有事,小事變大事。

作者為英國里茲大學法學博士候選人

2009年8月23日 星期日

馬英九只關心個人形象不關心實務問題

為了上次巡視時
不小心對奮力擠到身邊陳情的民眾
說了句:
「你不是見到我了嗎?」
馬英九今天特地跑去災民家中安慰並道歉
而且還是特地起身鞠躬道歉五秒鐘

這個總統實在讓人覺得
把總統位置坐小了

甚至讓人感覺
他似乎連當鄉鎮長村里長的能力或資格都沒有
好像不知道轄區民眾的需求是什麼
問題在哪
該如何解決

身為總統
何等巨大的職權
一聲令下
可以動員軍警特文官體系
到今天卻還在浪費時間
只是為了一句被媒體猛批冷血的話
擔心的是自己的溫和有禮形象
而不是國家安全跟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參考看看曾在李登輝麾下擔任國安高級幕僚的張榮豐
怎樣看問題
有實務921救災經驗
已經頻繁提出許多建言
清晰有邏輯
也有效的方案


..............................................

探討八八救災之缺失(張榮豐)
2009年08月22日蘋果日報


值此八八水災,救援、減災告一段落之際,本文試著依據危機管理的標

準作業程序,分析此次救災之缺失。

一、在此次八八水災的預防階段:
(一)台灣每年7至10月是颱風季節,所以在危機情境模擬及偵測方面

相當成熟。氣象局的預報及農委會對各地土石流的監測系統,也頗具經

驗。
(二)應變計劃的準備方面,此次顯然不足。照理應在5、6月時,就須

進行裝備整備、人員演練、中央地方之整合以及通訊、資訊系統之整備

、測試。尤其在重要土石流常發生地區,其撤村路線之規劃,居民安頓

地點、後勤支援系統等,都應事前規劃,並制訂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標準作業程序)。
(三)在8月7日當氣象局預估南部山區雨量,可達1000毫米以上時,政

府並未進行強制遷村的作為。而這個防範措施的疏忽,已為其後小林村

悲劇揭開了序幕。這個階段,各級政府在心態上未充分動員起來,沒有

用戒慎恐懼的心,來面對即將到來的挑戰。
二、在八八水災的危機處理階段:
(一)首先在性質判定上,由於原先災防中心的通訊系統,已因水災中

斷通聯。所以災防中心已無法即時掌握災情。這一點由災民無法call-

in災防中心,而改call-in到電視台,即可證明。此時,總統如果以三

軍統帥身分,下令國軍運用各種手段,包括空偵、特遣偵搜、購買衛照

等,將災區情報及通訊系統,在第一時間重建,那麼後續的救災行動,

才有可能進行。顯然這個時候,總統的法定幕僚-國安會,並未提出建

議。
應分階段投入資源

(二)在處置計劃方面,應依不同的救災階段性質,投入不同的人力資

源。第一階段的救人及補給,應以國軍為主力,災防系統及地方政府次

之。而第二階段,以恢復交通、安置災民、清理家園為主工作,則國軍

除了協助橋樑、道路搶通及家園清理外,應以中央與地方政府為主力,

協助災民安置。
至於第三階段,災區重建及災民社會座標的重新接軌等工作,則應以政

府行政系統為主。
(三)在此次水災中,溝通計劃完全付之闕如,這方面的計劃至少應包

括:中央與地方、部會之間,尤其是軍、文機構之間的溝通、政府與災

民、外交系統和外國政府及救援團體、政府與民間慈善團體、志工團體

……溝通計劃。
(四)在形象管理計劃方面,政府發言人理應定時向全國民眾報告災情

,並說明政府下一步的救災計劃,最後應號召人民與政府站在一起共度

難關。這一部分,此次救災完全沒做。「有我在」、「看我做」、「跟

我來」,是災難期間,政府應形塑的形象。但此次水災呈現的卻是:「

不是我」、「沒辦法」、「你們的事」這樣的政府形象。
(五)指揮系統方面,當總統在災區打電話給台北市消防局,以及幾位

部長在災區發便當時,內行的人即看到指揮系統已出現問題,因為此刻

已不是系統而是個人的力量在救災。而8月14日召開的國安會議,並未

依照以下議程進行:1.分析問題2.報告方案3.各執行部會表達意見4.總

統裁示,而是讓各部會自行報告。很明顯的是以科層組織而非以戰鬥組

織在救災,故救災視同「作戰」,也就淪為口號。
這個階段,政府團隊基本上是處在驚慌失措,而非冷靜果決的心理狀態


往者已矣,來者可追。對於即將進入的第三階段復原重建政策的推動,

茲提出以下建議:
一、立即綜整救災期間的電話通聯紀錄、突發狀況處置記錄簿、工作日

記等相關文件,召開檢討會議,明確責任,以做為獎懲之依據。
組隊伍調查小林村

二、經驗借鑑與參數蒐集方面:組成專家隊伍,對小林村的慘劇進行深

入調查,以做為國土規劃、水土保持等之借鑑。其他重要參數都要盡可

能蒐集、儲存,以供未來救災之參考。
三、重建計劃,必須把握本質,即:讓社會座標被摧毀的災民,能夠重

新接軌,再度回到社會過正常生活。
四、針對災後的環境,尤其設想H1N1和災區結合之情境,立即展開下一

階段的危機偵測、預防。希望這個階段政府是以虛心檢討,而非爭功諉

過的心態來進行。

作者曾任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現為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理事長

2009年8月19日 星期三

「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馬劉政府

馬英九總統2009年08月18日
舉行國內及國際記者會
會中說九月初才會調整內閣
但是隔天的今天19日傳出
已經有下列政務官遞出辭呈:
行政院秘書長薛香川
國防部長陳肇敏
消防署長

在今天的行政院長記者會中
劉兆玄院長卻說目前暫不處理這些辭呈
要留待到九月初才一併處理內閣改組問題
「全面檢討內閣人事 包括我在內」

這就是「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近代中國士大夫在涉外事件中著名的
兩廣總督葉名琛被俘事件

已有辭意卻不處理
等於是看守內閣
如何有心處理如此緊急之災變?

馬劉政府積極不作為的態度
才造成如此驚人之民怨


...................................................
有網友這樣回答以下問題: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八十七學年度碩士班入學考試 

﹝中國史 ‧ 申論題﹞



一、咸豐七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兩廣總督葉名琛被俘,客死印度,請就他當時為什麼抱持「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態度的原因,論近代中國士大夫在涉外事件中所持之文化心態。 ( 35分 ) 





我如果參加考試,答案很簡單:



所謂「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就是進入一種「假死狀態」……。

這是近代中國士大夫在涉外事件中所持之文化心態及生理對應。



「打不過」又「逃不掉」──

動物的腦子 ( 當然包括人類 ) 就會處在昏沉、恍惚……,甚至轉入昏迷狀態的「自我催眠」現象。





── 葉名琛跟四世紀淝水戰役晉政府的宰相謝安,是從一個模子澆出來的人物,唯一不同的是,葉名琛缺少謝安那種好運氣。

所以謝安在恍恍惚惚中成功,葉名琛卻在恍恍惚惚中失敗。



謝安用郊遊和下棋表示他的胸有成竹和從容不迫,葉名琛用的是扶乩拜神和睡大覺。

葉名琛被捉住後,英國把他送到印度囚禁,於明年 ( 1858 ) 逝世。



但恨他誤國的一些中國人士卻堅持說,他被英國當作一種奇異的動物,裝在木籠之中,運到各國展覽。

其實這種憤怒不見得公平,如果顢頇的官員都要接受這種待遇的話,大黑暗時代中的千千萬萬官員,包括清政府的皇帝在內,恐怕沒有幾個不具備被展覽的資格。



以上文字摘自《 中國人史綱 》 柏楊著

2009年8月15日 星期六

恐懼兵變:馬劉政府其實一開始就已經放棄救災以及為什麼

台灣八八大水災第一天
行政院長就已經放棄統籌指揮的責任
竟然說
「中央與地方間的溝通,一律透過媒體」

第4天[8月11日]外交部「婉謝」拒絕國際救援

大水災第八天
全國最高統帥馬英九總統才召開國安會議
而且
九點裁示
完全沒觸及救災的關鍵需求:
通訊整合[至今第八天仍有軍方人員在電視上說不知道哪處有災民]
工兵[搶通運輸道路以便輸入物資及後送災民]
野戰醫療

最近幾天
報上已經陸續有九二一救災經驗的軍方官兵一針見血的批評:
沒有領導指揮系統
未建立野戰通訊
軍方未及時全面接管

在民政系統幾乎已經全面崩潰情況下
中央政府運用軍方的完整指揮系統介入
其實是最適合與即時有效的

最近許多人也在納悶
為何馬英九會袖手旁觀、按兵不動?
許多擁有重機具或救難裝備之部隊
就在南部災區附近
為何不馬政府從無高官主動派遣?

獨派人士認為
馬主要是忌憚中國: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儀深認為,馬政府顧忌中國,於救災過程表現在三方面。第一是怕發布緊急命令;第二是怕動員軍隊;第三便是不願面向國際,尋求援助。這原本都是正常而自信的心態,但馬的問題,應是對中國有「心魔」。

中山大學教授陳茂雄表示,九二一大地震時,北京公然稱國際援助台灣,必須經其同意。俄羅斯救援隊還被拒絕飛越中國領空,被迫繞道且晚十幾個小時才到台灣。馬怕得罪北京,結果讓人民受創。」

其實
馬可能是懼怕兵變

兩名特戰隊休假士官兵
竟然可以救出100多名村民
雖然後來也是必須動用直升機垂降及救出
但是
這種強大勇猛的台灣兵力
想必馬政府恐懼在心吧

這是另一種可能性
這是從專制政府恐懼兵變的習性去推斷

2009年8月12日 星期三

還我稅金來!馬英九、王清峰、王如玄、周功鑫

2009年台灣發生的八八大水災
其實最需要的是三種緊急功能

1無線通訊──第一優先是通報與整合災難現場通訊
當初921救災甚至出動空中預警機,在災區通信系統受損時,
在災區上空中繼無線電訊號。後來統計在搶救前三天,
24小在空中輪班的空中預警機共中繼了9千多通求救。

2工兵兵種──第二項緊急需求必定是道路中斷之緊急運輸暢通

3野戰醫院──災變隨之而來的傷病死亡引起的醫療需求

可是
我們的馬區長
卻跑到災難現場
親自去電台北市政府徵調救生艇支援

然後
今天看到聯合報一條新聞
法務部長
勞委會主委
故宮院長
三位女性政務首長
好似沒事地
跑去嘉義布袋街頭發放贈送便當

可以說
這場八八大救災的台灣政府表現
僅能用

無能
漫無章法形容
欠缺專業

去年中國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
有一位曾參與台灣921地震的台灣救災工兵
曾發表文章
刊登在中國網路論壇 貓眼看人 【凱迪網路】
建議中國當局救災方案
引發一陣轟動
文章曾被中國相關論壇不斷推薦轉貼
甚至上了中國中央電視台
感謝這位來自對岸的專業善意建議

這篇文章今日重讀
仍然覺得是
非常專業有效率有效果的救災方案

..................................................


[原創](更新)曾參與921地震救災工兵的幾點建議!
文章提交者:野戰小工兵

大家好,聽到四川大地震的消息,讓人感到十二萬分的悲痛,整個晚上都守在電視前面關心災情。由於我也經歷過臺灣的921大地震,並在當時身為工兵部隊的連絡官,全程參與了救災過程,想到有幾點當時救災的經驗,想要給目前投入的救災人員做一些參考。

投入軍隊積極救災是必要的,而調動濟南的機械化師也可以理解,因為該軍區為總戰略預備隊,大概是最快可以機動移防的。但是臺灣軍方在做地震防災預案時,曾參考過救災經驗最豐富的日本自衛隊震後救災報告,發現增派以作戰為訓練目的的野戰軍隊進入災區其實作用並不大。其實在第一時間最需要的三個兵種是無線通信、戰鬥工兵、野戰醫院。

921地震發生後15分鐘,臺灣國防部所屬的參謀總部依照預案發出三道命令,第一道是關於通信,就是各軍團通信營開始準備器材,要求在通知災區地點後,馬上能空降無線電兵到受困災區。並且命令空中預警機立即升空,在災區通信系統受損時,在災區上空中繼無線電訊號。後來統計在搶救前三天,24小在空中輪班的空中預警機共中繼了9千多通求救、要求救災物資的通信,並且讓搜救指揮能全盤掌握在災區的所有救災單位。而無線電兵也以二個人為一組,在震後二個小時就由直升機機降到還無法回報災情到臺北的可疑地區,並且建立了連系管道,並且在幾個小時候,整個野戰通訊營就在災區建立了臨時無線通訊網,一直工作到所有受困災區通信修復為止。

建立無線連絡管理的重要性在於,有些偏遠的山地部落平日連外道路就只有一條,而且路況差,居民又多分散居住。有些村只有幾千人,卻分散成好幾個部落,鄉公所自身已經成為災區,已無力知道偏遠村落的情況,更無進行救災的可能,連絡上村公所不代表能夠掌握災情。國家災害救難應變指揮中心一開始就通令各地政府連絡每個村落最基層的鄰里長,只要連絡不上,就報上指揮中心,指揮中感馬上請參謀總部派出一組無線電兵進駐,由直升機機降到最近的國小操場或茶園。並立即透過空中的預警機或山頭中繼的通信營通信車向指揮中心回報災情。因為有的部落人數很少,很偏遠,而救災工兵有限,必需要集中力量搶通至最大的災區。但是散居在山區的災民也需要被照顧,於是無線電兵能回報災區最迫切需要的物資。比如有的村落有天然泉水,所以不缺飲用水,但是缺糧。有的本身就有糧食,但是已經沒有安全的飲用水。或者有的村落有水有糧,也沒有立即的危險,只是通信中斷。在掌握了災區的情況後,該空投水的空投水,沒糧食的空投食物,需要基礎醫療的就空降攜帶簡易醫療器材與藥品的醫護兵,沒有立即危險的村落就保持通信順暢,這樣才不會浪費最重要的救災資源,花了大力氣空投了沒有用的救援物資。

而通信營在建立無線電的緊急連絡網後,更要派出有線電話架設兵,隨著工兵的推進,在各災地建立基本的有線通信。因為隨著道路的打通,各種救援的事務連絡,人員後送,重建協調,都需要龐大的通信量,這不是用來緊急連絡的無線電與天上的預警機可以負荷的,而災區民用通訊線路要能全部修理完畢,也要一年半載的時間,這個空檔就全靠通信營的有線電話架設兵,建立起一個最少可以支撐半年的通訊網路。而最偏遠、最難到達的地區,連機降的空地都沒有的地方,比如在深山種香菇的香菇寮,或台電在深山的工作組,一樣受困,且情況不明。當時就只能靠參謀總部派出空降特戰司令部轄下的高空滲透突擊排,進行戰鬥跳傘,直接空降進入叢林中去找到他們,這非常危險,但是他們擁有在野外求生的本領,可以確保這些人生存直到救援到達。

第二道命令是抽調本島所有軍團直轄的工作群、聯兵旅直轄的工兵連,趕赴災區。當時我就是某軍團工兵群的連絡官,由於軍團直轄的工兵群擁有極多的重型機械,因此參謀總部特命所有的運輸部隊與隨後徵調來的民間車輛第一優先支持工兵部隊。這讓本島三個軍團直轄的工兵群都能在第一時間能趕到災區。因為由日本救災的經驗總結,搶通道路是所有救災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環,因為只要搶通了道路,所有的醫療物資,飲用水、食物就可以進入災區,災區重傷的人可以馬上後送,屍體也可以運離災區以避免傳染病的發生。

當時依照命令,參謀總部承國家災害救難應變指揮中心的要求,限定在幾點幾分內工兵部隊要推進到什么地方。推定的技巧是將工兵分組,像我們工兵營就依編制分為第一連、第二連、第三連,各配屬軍團支持的土石承重車輛。遇到第一個坍塌障礙時,先不求全力搶通,而且先想辦法排除障礙,讓工兵與野戰救護悍馬車能通過。由於軍用工兵與軍用重機承受惡劣路面的能力遠比兵用機具好,所以可以很快的讓第二連、第三連通過向前推進。留下第一連繼續在原地搶修至民用車輛可以通行為止。而搶先通過的第二連、第三連則繼續推進,遇到障礙時再以同樣的方法讓第三連快速通過到下一個障礙點進行搶修,等到第三連排除障礙到一個程度能讓軍用工兵通過時,第一連大概也修好前面的障礙並且趕到前頭了,可以再挺進下一個障礙點。這樣的方式可以大幅的減少搶通需要的時間,讓災區儘快搶通道路,則大批民間救援物資與義工就能進入災,將傷害減到最少。

戰鬥工兵群與前進部署的無線電兵們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隨著推進的進度,不斷清理出前方災區的簡易直升機起降場。一般來說各地的學校操場都是最佳的直升機起降場,但是因為地震,很多時候操場已經被破壞,或是佈滿倒塌房舍的破碎混凝土,更或者因為平日不用於直升機起降上,而使操場上空佈滿電線,這都會使直升機無法起降。工作部隊必需要派出人手,清理出簡易的起降場,留下維持秩序與指揮降落的人員,並且回報指揮中心。直升機起降場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在搶通的道路中,勢必馬上會擠滿運入災區的各種物資,大塞車在所難免,有時候緊急事件無法靠車輛運輸。如災區迫切需要的某一種藥品,或重症病患無法在當地治療,需要馬上送大醫院處理的,都需要靠直升機來幫助。指揮總部也要建立簡易的直升機前進基地,讓陸軍、空軍、甚至海軍的直升機可以進行整補。在921大地震後,南投縣山區交通全部中斷,在最初的幾天全靠直升機運送前方野戰醫官迫切的需要藥品儀器或後送重症病患。當時在南投縣的縣立體育場就建立了簡易的直升機前進基地,有將近上百架參與救災的直升機都部署到這裏來,直升機不用飛回原基地加油維修,所有空軍、陸軍的地勤人員就帶著維修器材與耗件直接部署到體育場,直升機由這裏起飛,抵達災區很近,爭取了很多時效。

同時南投縣體育場外的空地也成了救援物資管制中心,所有要進入災區的物資全送到那裏,由救災中心統一分配給軍用卡車或直升機運送進入災區,避免造成民間自願參與救災的車輛直接進入災區。之所以要避免民間車輛自己進入災區有二點考量,第一就是怕民間救災車輛進入災區危險,因為搶通的道路並不安全,而且落石不斷,一般民眾進入可能再次受困。第二就是搶通的道路多半只能單線通行,一但所有的車輛擁入可能造成災難性的大塞車,阻礙了救援時效。同時建立前進救災物資管制中心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避免有不肖人士趁火打劫,而想要捐獻物資的人也很容易的就知道該把物資送到那裏去,統一分配使用,增加效率。而且人是鐵飯是鋼,所有參加前線救災的人員也需要生理支援。這個管制中心也可以扮演這個功能。許多輪班救災的人在退下第一線後,都在這個體育館旁的中心吃飯,休息整補後再次加入救援。民間的組織也可以在這個物資管制中心組織各種服務。我印像最深的就是慈濟功德會的愛心媽媽組成了大廚房,24小時供應熱騰騰的便當,並且還有免費洗衣服務、醫療站提供預防針注射、甚至還有免費心理醫生、佛堂。因為救災的人很多因為見到了極慘的場面,本身也需要輔導與宗教協助。

另外野戰醫院也是很重要的。當時參謀總部一下命令,軍團所屬的野戰救護車馬上就上路了。在我們搶通部分公路時,越野性能極佳的悍馬野戰救護車就進入山地村落。雖然這些野戰救護型的悍馬車比不上正規的醫院,但是能馬上在缺乏醫療的災區進行檢傷分類,每一部救護型的悍馬車就是一個小診所。輕傷的就地醫療,小手術也能在車上進行,嚴重的可以用無線電要求直升機後送。缺乏的藥品也可以立即的要求空投。後來統計,當日投入了所有臺灣軍隊在西部地區的所有悍馬救護車,在災區進行了上萬次野戰小手術,並且後送了上千名重傷病患。而專業的災害救援隊更是千金難買的,在921地震前,臺灣也沒有這樣專職救援的特種消防救難隊,對於埋在土礫下的受難者也只能徒手挖。幸好當時各國伸出援手,紛紛派出國內最頂尖,受到各種訓練的救難隊飛過半個地球,搶在搶救黃金72小時內到達臺灣災區進行搜救。這些救難隊擁有生命探測儀,救難犬,各種儀器,可以深入土礫堆中救出被困的人。請求國際援助,快進讓這些各國特種救難隊進入災區,這才是最重要的。抽調通信、工兵、醫療等輔助單位,並不會影響各軍團的戰備任務。當為了怕出現防務空隙而要遠從濟南調動部隊時,不如就近要求各軍區的輔助單位立即趕赴災區,將寶貴的空運能量用於藥品、特殊工兵、特勤救難隊、搜救犬使用。事實上各國都證明了,徒手進入災區的一般戰鬥部隊能做的事很有限,與一般平民是差不了多少的。

而緊急應變計畫除了通信、工兵、醫療外,其實還有最重要的第四項,也就是後勤動員,但由於這當中有一大部份是屬於必需事先計畫準備的,因此在前面的文章中沒有提出來。但是眼看四川強震這場天災的規模極大,救難與災民安置已經變成一場持久戰,適當的後勤準備與全民動員勢在必行。九二一大地震後對於災區的各種援助安置持續了將近一整年,若單純要靠以戰備為主要任務的軍方是絕對不可能完成千頭萬緒的所有工作。

動員令,依照臺灣軍方後勤動員計畫區分為軍事動員、准軍事動員、民間動員三大項,由於臺灣經年備戰,設有專職的後備司令部掌管所有的後備軍人,軍事動員與准軍事動員是均劃歸後備司令部直轄。而民間動員則有一大部份要靠民眾的自動自發參與救災,而且參與的專案五花八門,大到重建校舍、小到維持災區交通秩序,需要一個跨越各部會的部門進行協調。這牽扯的部份就太遠了,這篇文章就只談軍事動員、准軍事動員、與民間動員中立即可以投入救災的部份。

軍事動員指的就是動員全臺灣二百萬後備軍人,目前在各縣市均設有守備旅的編制,這與美國各州的國民兵並不相同,國民兵是典型的民兵。而臺灣的後備旅編制人員均是最近五年內退伍的軍人,受過完整的軍事訓練。每個守備旅依照建制都擁有工兵、通信、醫療部隊,這些剛退役擁有特殊專長的軍人,可以在重大災難時單獨動員進行搶救任務。而相對于直屬於地區軍團的工兵群,後備司令部直轄的是軍勤隊,軍勤隊擁有的不是戰鬥工兵,但是編制了所有退伍軍人中擁有特殊軍事專長的士兵,如搶修道路、跑道、橋樑,興建臨時房舍、野戰醫院、通信電路,野戰廚房等特別工程。軍勤隊主要的任務除了在戰時協助戰鬥工兵外,也同樣可以動員對重大災害的受災區進行重建。在九二一大地震後,本來是有動員後備工兵群與軍勤隊的計畫,準備當現役軍隊在第一波救災結束,歸建防區後,由後備工兵群與軍勤隊在災區繼續參與重建。但是因為隨後准軍事動員與民間動員順利,投入救災的自願人員已經足夠,使得那次的後備動員計畫只停留在紙上作業。

准軍事動員指的是動員民間有助於軍事任務的物資。臺灣在五十年的長期備戰中,發展出一套特別的動員管制方式,也就是大型運輸車、大小型重機、發電機、油罐車在請領行照時上面都會有一個動員管制編號,比如大型載重運輸車可能就是「神鴕50043號」、大型推土機就是「擎天549381號」、民間救護車就是「仁愛435948號」、大型發電機就是「永明45439號」等等。一但需要使用到這些機具,就會發佈動員令,接到動員令的就要到指定地點報到,不然是要依「戰時不履行軍需契約罪」判刑罰款的。這些機具與第一項軍事動員來的後備軍人可以立即組成一個戰鬥編組,投入救災與各項任務中。歷年來在漢光演習結束後都會進行所謂的「同心演習」進行後備動員,在新聞裏就會看到後備旅編成時,除了火炮外,所有的支持車輛都是民間來的,有時還會看到車體上就印著「XX交通運輸公司」

在九二一地震中,准軍事動員的數量非常龐大,不止有載重卡車,災區最重要的大型發電機,清理路面的推土機,災區救災車輛所需的一切油料,都是由這些民間受領動員令的人完成。在災區許多迫切需要的重要物資機器不可能靠軍方可以提供,更不可能靠民間捐贈來獲得,因為一般人日常生活不可能擁有如此大量的特殊工具。比如大型發電機並非用來照明,因為軍方自己有照明用的所有設備,向民間徵調的發電機,是在給冰凍屍體的冰箱提供電源。災區需要大量的冷凍設施也是軍方在一開始投入救災時無法預想到的。軍方準備的是作戰用屍袋,但是在屍袋中屍體仍然會腐化,隨時可能會爆發疫情,依照軍方野戰手冊,如果無法處理將就地火化,只是家屬均不願意草草火化,於是就變成迫切需要冷陳設施與大型發電機。而這些設備不可能慢慢向民間採購,也只有利用動員令向民間徵集。

在災區什麼都缺,而搶救時效分分秒秒在流逝,就算過了黃金72小時,大量無家可歸的災民也需要安置,還在土礫底下的屍體更要處理,還要慎防大大小小流行病的產生,一般民間物資是無法在第一時間來應付這些問題。有時候很多令人料想不到的工具會大大的派上用場。如俗稱小山貓的小型堆土機就是災區整理被落石破壞道路的利器,沒有這個東西,就算道路完整,大型車輛也無法進入。工兵單位的推土機連日不斷工作仍然不敷使用,也只能向民間發佈動員。而災民除了需要飲用水,更需要清水清洗身體,以避免皮膚病與傷口感染,這時就需要載水車,除了能抽調的消防水箱車外,也是向民間徵調大量的油罐車載運清水。由於災區除了死人外,死動物更多,腐臭的氣味將在三、四天后到達令人無法忍受的階段,衛生條件極差,在完全清理前,災民需要大量的雨衣、口罩、手電筒、乾電池、收音機、大型垃圾袋、身體清潔用品、殺菌劑、大量漂白水(稀釋10倍後可以當簡易環境消毒劑使用)、衛生棉(這個很重要,決策的男性官員通常不能體會,當初在九二一地震中捐出十萬包衛生棉的某公司功德不小)、衛生紙、大量紗布、大量碘酒(在災區總是會有小擦傷之類的,可以自行處理,以免增加野戰醫院的負擔,稀釋100倍後可以清潔口腔)、大量蚊香、大量乾淨內衣、大量蚊帳、洗衣粉、毛巾、牙刷、止痛藥等,這都不是一般沒有經歷過大型災難的民眾所能想像的,也因此民眾的自發捐助通常沒有這些東西。全靠向民間動員而來。

而徵集的方式是透過電子媒體,日本與美國都擁有全民廣播系統,各電視臺都能立即由災害搶救中心發佈文字佈告,在各節節目中的上方顯示跑馬燈。臺灣則是依照動員法,各電視臺有義務為國家災難搜救應變管制中心與國防部發佈緊急命令與動員令。動員令會在每節廣告時間出現,內容如「依動員法發佈,神鴕50043號、擎天549381號、仁愛435948號、永明45439號後備動員令於OO日OO時生效,受領動員令人員、物資請依動員令規定時間內向指定地點報到。」多數的電視臺、廣播電臺在搶救時間內也不會吝嗇在節目中插播徵集消息,甚至由跑馬燈不斷重複相關資訊。一般講來,臺灣歷年動員成功率都在99%以上(沒有正當理由不來,是要判刑的)。而這樣的方式,向民間動員救災所需要的特種物資是極為有效的方法。而這個方法也普遍用在民間請救捐助民間會擁有的民生物資上。可以有效的避免捐助物資的浪費與重複。如「飲用水已經足夠,不用再向災區遞送飲用水,而災區目前缺乏大量雨衣,請民眾捐助雨衣。送交以下指定地點」這類的資訊也可以由指揮中心統一管理後交由電子媒體放布。以使民間的愛心發揮最大的功效。

民間動員指的是民眾自發性的捐助災區救難。在發生重大天災時,民眾都是極有愛心的。但是這個愛心不能浪費,統一運用發揮最大的功效其實考驗著救災管理應變的能力。一般來說民間動員分為二大類,一類為民眾自發的捐助各種物資,另一類為民眾與公益社團自願參與救災。第一種民眾自發的捐助物資是極好的,但是最容易發生的問題是同一種已經足夠的物資仍然源源不絕的進來,但是另外仍十分缺乏的某種物資卻無人捐獻。如九二一大地震時,熱情民眾用大卡載送捐獻了大量的飲用水與泡面,使糧食與飲用水不止無慮而且過多,但是卻發現極為缺少消毒用的漂白水與女性衛生用品。於是之前講到的充分利用電子媒體的傳播,向民眾傳達災區缺少的物資種類,就變的極為重要。另外民間捐助的物品容易品質參差不齊,特別是藥品與食品在發放前必需逐一的檢查,食品在沒有冷藏條件或惡劣運輸環境下容易腐敗或包裝破損,應該要向民眾要求避免捐助生鮮食品或已快過期之食物,運送之前還要加固外層包裝。

而民間自願參與救災的人力是極為寶貴的,特別是有組織的民間公益團體,但是一般來說除了有特殊專長以外,是不鼓勵一般民眾單獨加入救災行列。民間公益團體中,除了少數平日有受過救災訓練的救難協會、義勇消防隊活躍在第一線外,這些自願義工組織在第二線可以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也就是提供第一線救災人員與後徹災民的各種生活與安頓所需,舉凡食衣住行,心理輔導,非緊急醫療,重建協助等。指揮中心所要做的就是提供一個有水有電,夠大的地區,指定為救災基地,讓這些公益團體能快速進駐,並確保交通線的順暢。除了要讓災民與各救災單位知道這個救災基地的位置與服務專案外,更可以設定需求表,比如食物、飲水、衛生、洗衣、通訊、簡易住處、疏散接駁車等服務,由各公益團體認領工作,避免重複或浪費。不足的再向外透過電子媒體募集。這個救難基地除了後徹災民第一時間的安頓外,還必需能提供救難人員的休息,各種人員進進出出,容易產生混亂或治安上顧慮,這時派遣員警、憲兵維持必要秩序是極為重要的。同時政府單位也要派駐工作人員進入,登記災民姓名,損失,後續安置意願,是否外地有親人可以依親或是決定重返家園重建,並設立尋人電子佈告,商洽銀行設立提款機,補發災民各種證件、銀行存摺,慰問款,全力讓災民可以重新回到正常生活。


最後希望災區的人能堅強,受困的人都能平安無事。參與救災的人注意自己的安全,這樣規模的大災難,不是幾天就能完全結束救災的,將是一場漫長的持久戰,希望災民與救災者都一起加油!花了幾天時間寫這篇文章的原因就在於個人參加九二一救災到最後徹出災區總共34天,在救災結束後,我常常回想起當時的情景,總覺得當時如果某些地方做的更好,也許能幫上更多的人。地震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但是篤定下次還是會來,唯有萬全的準備才是我們可以抵抗這個天災的唯一方法。僅以此篇文章獻給從未謀面的某個空軍長官,呼號洞拐六的他在分秒必爭的搶救指揮中,沉穩冷靜,無線電發佈的每個命令不僅深思熟慮,而且在第一線能權宜變通。沒有他,陸空的協調不會那麼好,救災進度不會那麼快。本篇文章中許多提到的重要救災措施都出自他的無線電命令。

熱門文章

總網頁瀏覽量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