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目標價:15元)
馬英九前車之鑑,柯文哲請三思
appledaily蘋果日報
若一家有三人皆需要乘坐捷運上班、上課,上班以北投到台北車站24元漲至30元計算,上課以到石牌國中16元漲至
20元計算,6+6+4=16,每天需多負擔16元,乘上2015年上班日250天,每年需多負擔8000元。
而若為住在關渡且一家有四
人皆需要乘坐捷運上班、上課,上班以關渡到台北車站32元漲至40元計算,上課以到石牌(石牌國中)20元漲至25元計算,和到大安站(大安高工、師大附
中、延平中學)36元漲至45元計算,8+8+5+9=30,每天需多負擔30元,乘上2015年上班日250天,每年需多負擔15000元。
還 記得當初捷運剛通車時,只有一條淡水線,淡水往台北的車,乘客寥寥無幾,淡水到台北車站票價為80元,我跟父親每次開車看到旁邊有捷運,就會開始數車上有 幾位乘客,印象很深,大概每次都不滿十位,倒是同路線淡海到北門的公車,班班滿載,有時候擠不上去還要等下一班。後來捷運推出優惠票價,公車間距加長,北 門路段改建,搭公車不若以往方便,大家才慢慢接受捷運為日常交通工具。
台北捷運目前的計價,大概與首爾、舊金山、新加坡、上海齊價,而低 於倫敦、大阪、巴黎,以往最便宜的北京地鐵,2元人民幣一次出入的票價,在調漲後,6公里內3元人民幣,32公里6元人民幣,往後每20公里增加1元人民 幣,票價仍是屬於低價的區間,而最古早的台鐵,淡水到台北的區間車,票價則是15元。
馬英九當初油電雙漲,幾乎是支持度走下坡的分水嶺, 往後的馬王政爭更是雪上加霜,再來的證所稅則是致命一擊,以一般3~4口小家庭為例,電費每年約需多支付1800~2000元,平均每人每月多負擔 41.6元,但當時民眾的怨聲載道還猶在耳,政論節目莫不落井下石,計算小家庭,甚至6口大家庭的漲價幅度,而各企業當然也不贊成如此的政策,在油電雙漲 下,工商業用電漲幅在3成以上,該年企業獲利甚至短少1成,也使成本轉嫁消費者,物價跟著上漲。
再來反觀柯市長這次的悠遊卡政策,若取消 八折優惠,以通勤族最多的淡水線來說,若一家有三人皆需要乘坐捷運上班、上課,上班以北投到台北車站24元漲至30元計算,上課以到石牌國中16元漲至 20元計算,6+6+4=16,每天需多負擔16元,乘上2015年上班日250天,每年需多負擔8000元。
而若為住在關渡且一家有四 人皆需要乘坐捷運上班、上課,上班以關渡到台北車站32元漲至40元計算,上課以到石牌(石牌國中)20元漲至25元計算,和到大安站(大安高工、師大附 中、延平中學)36元漲至45元計算,8+8+5+9=30,每天需多負擔30元,乘上2015年上班日250天,每年需多負擔15000元。
以 上的票價估計,相信為合理範圍,而若上班地點更遠,勢必更需要利用捷運或公車轉乘,花費更高,捷運與公車轉乘取消優惠,將會造成上班為短程者,回歸使用機 車代步,而上班為長程者則無法規避,因此漲價也不一定公平,且會造成捷運公司一定程度的財務損失,幾可確定柯市長、捷運公司、一般民眾為三輸局面。
回 歸本質,交通建設本是政府對人民的責任,尤其是最基本的公車、捷運、鐵路,影響中低收入民眾生活甚鉅,有人可能會說,當初的油電雙漲是影響全國,但個人認 為至少該措施有達到箝制企業大量不合理用電,但此次的捷運、公車轉乘調價,則是實實在在從你我的口袋榨出錢來,或許你我負擔的起,但難道要逼弱勢家庭走回 使用機車三貼上班上學的日子嗎?
馬總統當初油電雙漲,支持率跌至20%,各大報皆出現「上班族抱怨窮死了」的新聞,柯市長從上任以來,取 消各局處報章雜誌訂閱、取消YouBike前半小時免費,這些都是開源節流的作法,但我想市井小民應該不喜歡聽到,某某優惠是由市府所吃下,造成虧損之類 的話語,例如YouBike一年補貼一億多,免費時段是由台北市政府出錢,而在此時,捷運和公車轉乘優惠擬取消,市府說法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那麼是不是 往後也該計算一下,無線上網的部分台北市短收多少錢,再來個使用者付費呢?
一個城市若對市民友善、對觀光客友善,所得的效益相信不是能用金錢來衡量的,台北是一個國際化的都市,請柯市長三思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