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2012年11月15日就職中共總書記談話): 「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Worldwatch: 公務革新聯盟發起人:這樣的年金改革才有感

2017年1月20日 星期五

公務革新聯盟發起人:這樣的年金改革才有感

公務革新聯盟發起人:這樣的年金改革才有感  | 即時新聞 | 20170121 | 蘋果日報
目前看過最理性客觀分析年金改革文章
且又是出自台灣基層公務員
讓人對台灣公務員清晰深入理念

多了點信心
值得稱讚

比起那些個要絕食
但帶頭的李來希卻沒帶頭絕食
滿嘴稀奇古怪的謬論--
就是一副流氓嘴臉:
甚麼不會破產啦(數據錯誤甚麼都錯)
要守信賴保護原則啦(基金破產了還保護誰) 
這位年輕公務員顯得務實理性誠實多了
比那些個既得利益的前校長前警察局長
更要心平氣和冷靜多了

他講得一點沒錯
就是因為以前提撥率太低
所得替代率太高
造成如今基金入不敷出接近破產窘境
那是16年前就應該改
可是考試院銓敘部居然年金改革越改領越多
真的坐實所謂慷他人之慨的米蟲之譏--
公務員自己改自己所得 又是K黨國會獨大
當然順利通過
其他災難留給後代承擔
 ----------------------------------------------------------------------


林于凱/台灣公務革新力量聯盟發起人19日年金改革草案出爐,第一階段前6年放在優惠存款利息18%(十八趴)的完全退場,第7年後調整總體的退休所得替代率,搭配逐年調高提撥額、延後至65歲退休(警消、國中小教師例外)等方案,以「少領、多繳、延後退」的原則,降低年金的收支不平衡的壓力。這次草案版本,較2013年關中提出的版本,在於強調舊制十八趴優存的完全退場,對於新舊制及新制人員的所得替代率也明顯調降。還有將最引人注目的:黨職併公職、政務官優存利息、法官檢察官過高的退養退休金所得替代率、公銀行庫的員工優惠存款等都一併處理,算是處理了裡子,也處理了面子。這些比較不合理的特殊類群先被處理了,反改革的群體也就比較沒有理由再高喊:「不先砍高官,不能砍軍公教」。其實,本質上,優存利息所占國庫支出大宗的,還是軍公教本身,逐年讓十八趴退場,一年至少可為國庫省下上千億的預算(104年度優存支付額是824億元,佔政府總預算4%左右)。不過,未來對政府負擔最大的一塊,還是軍公教的退撫基金。處理了十八趴,是針對舊制的調整,真正要節約新制退撫基金的辦法,還是得從調降新舊制族群的所得替代率動手。而這次方案中,針對所得替代率的調整,是在方案實施後的第7年開始,似乎有點晚了。因為,根據精算的結果,公、教退撫基金用罄的年度,是分別在14年、13年(2031、2030年)之後。要拯救退撫基金另外的方式,就是提高提撥率。從1995年退撫新制實施以來,每3年1次精算的最適提撥率,以公務員來說,分別是15.5%(1999年)、26.4%(2002年)、31.1%(2005年)、40.66%(2008年)、42.65%(2011年),36.98%(2014年)。但是實際上每個月從薪資提撥的比率,一開始僅只有8%,到了2006年才調整為12%,明顯的「繳太少」了!即使這次的年改方案實施後,每年增加1%的提撥率到18%,仍不及2014年精算的最適提撥率36.98%的一半!不過,增加提撥率來補足基金缺口,是要現職人員埋單。以公務員七職等年功俸最高的590俸點計算,現行的提撥額12%,一個月要繳3283元,如果提高到18%,一個月則要繳4925元,如果提高到36.98%,一個月要繳1萬118元。當然對現職人員來說,一下子把提撥額拉太高是很難接受的。更何況,過去因為提撥率太低、繳太小造成的基金缺口,卻要現職人員一下子大幅提高提撥額來填補,並不合理。合理的處理方式就是「少領」:降低退休人員的退休金領取金額。類似補繳的概念,但用少領的方式較容易達成。最好的設計是:薪水高的,退休後的所得替代率拉低一點;薪水低的,所得替代率小幅調整即可。這樣的作法可以拉平階級間的退休金差距。不過這點,在本次年金改革方案中並未被提到。年金改革,說實話,是早該進行了。20年前制度設計時的人口結構、平均壽命、經濟環境都跟現在大相逕庭,20年前預計每個人退休後可以領20年到老死,現在卻要領30年以上了;以前9個人養一個老人,現在5個人就要養一個老人,經濟成長幅度更是不可同日而語;我們怎能要求,20年前的年金制度在20年後還能適用呢?當軍公教的退撫基金在2015年全部出現入不敷出,15年後就會面臨破產的情況時,已經到了不改不行的境界。這次,我們要求訂出一個永續的年金制度方案:採取動態式管理,根據精算報告,每5~10年再進行微調,並且導入專業團隊經營基金管理,將基金運作的資訊透明化,當然,一個改革要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但朝向「滿足退休後基本需求、不過度照顧」的原則,是應走的改革方向!
 

熱門文章

總網頁瀏覽量

搜尋此網誌